| 英硫人网站-英硫资讯交流中心,打造英硫人自己的网站
最新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荟萃 > 文章列表

社教纪实之一:再度下乡

 

农村社教纪实

19918-19921月)

陈水生

社教概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用两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指示,广州市委决定全市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分两批进行。19913月,成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领导小组,这次农村社教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团结、教育和引导农民,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任务是: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各项教育工作。农村社教的政策是:“两个为主”(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两个不整”(不整干部和群众)、“两个不变”(改革开放的方针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变)、“两个依靠”(依靠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

    通过社教,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据《广州年鉴》介绍,1991315日,中共广州市委在从化县神岗镇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试点,历时一年半的广州市农村社教活动正式开始。

    1991812日至1992115日,我参加了广州市首批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下面,是我亲历半年社教的所见所闻。

社教纪实之一:再度下乡

    1991年上半年,我大学毕业留在中文系工作已经九年多,时任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快要接近暑假之前,接学院通知,参加广州市首届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何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我当时一窍不懂。在进中学念书阶段,国内开展什么“四清”运动,知道有这么一个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但具体什么内容,因为年纪小,啥都不懂,也没去关心。

    这次,确定我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不关心也得关心啦。

    我参加这次广州市首批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地点是增城县,出发时间是1991812日。出发之前,在广州市越秀宾馆参加会议,听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培训,会见当时我们广州师范学院驻村的所在镇——正果镇的领导。

    广州市这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只分两批进行,要花一年的时间。而广东省范围广,要分三批进行。当时的广州,已经由先前的六个区、八个县,即越秀区、荔湾区、东山区、海珠区、郊区、黄埔区,花县、从化县、番禺县 、增城县、龙门县、新丰县、清远县、佛冈县,变为六个区、四个县。根据国务院198817日国函19886号文正式批准,广东省成立清远市、河源市,汕尾市、阳江市等四个地区级市。原广州市辖清远县、佛冈县划归清远市,龙门县划归惠州市,新丰县划归韶关市。要不然,广州市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可能也要分三批进行了。

    根据市里的要求,学院党委这次派出四个参加广州市首批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工作组。四个组的组长分别为总务处处长蔡茂略、物理系党总支副书记郭勇、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赖卫华、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陈水生。当时,流传一个“小道消息”:本来应该是学院办公室主任和学院组织部部长参加社教的,但他们都有种种理由推却了这个“美差”,才形成了这四个组长。

    这次,对我来说是货真价实的“下乡”。19681226日,随着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我和中学的20名同学以及广州市东片、西片、郊片的200多名“老三届”学生,乘坐广州至长沙的绿皮火车,奔赴粤北山区——英德硫铁矿工作。我们所处的矿山,四处环山,也和周边的农村紧密挨在一起。这是首度“上山下乡”,准确说是“上山(矿山)”,一去就是十年!现在,我又要到半山区的增城县正果镇参加社教,而且要驻村,是名副其实的“上山下乡”。这次再度下乡,住在农村,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时间是半年。我的这个经历,恐怕是我们学校这批参加社教的16人中绝无仅有的。

    812日上午,我们这批参加首批社教工作的成员,带上棉被、衣物、水桶等生活用品在学院大门口集中乘车前往社教地点——增城县。出发前,时任师院党委副书记陈运森在送行前给我们作动员,要求全体工作组的成员必须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生活纪律。

    当时还没有什么高速公路,广汕公路正在修路。我们的车花了二个多小时才到达增城县,参加社教的人员都安排入住县委招待所。

    这次到增城县参加社教工作,我们广州师范学院派出的四个工作组都是安排到正果镇,归属正果镇工作队。工作队队长是由增城县郑金榕县长担任,副队长2名,一名是由广州市科委姓蚁的处长担任,蚁队长是潮汕人,说话带有潮汕话口音。另一名是常务副队长,由增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赖有颜担任,他是本地人,老家就在正果镇到蔚村,讲的是白话。我的组是下到大冚村,郭勇的组下到石溪村,赖卫华的组下到到蔚村,张德伟的组下到池田村。本来,池田组组长应该是老蔡的,后因老蔡说长期有胃病而无法参加社教,结果,地理系的张德伟老师“火线”当上池田村工作组组长。我的组成员有教务处的张仕华、生物系的林慧贤、中文系的吴建芳。但不知何故,吴建芳没有来,后来,从数学系抽调了叶瑞芬到大冚村组,而吴建芳调整到池田村组(实际上,吴建芳最后还是没有前来参加社教工作)。大冚村组除我以外,这三个都是年轻教师,尚未成家,有的还正处于热恋中呢。

    812日下午开始,至15日,是工作队员培训学习的集中时间。具体是:    12日下午,参加增城县农村社教工作的全体队员到增江电影院,出席“增城县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会议”。会上,由增城县委陈荣基书记作报告。13日上午,分组讨论,我们四个组参加正果镇正南片的讨论,重点是讨论对社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下午,继续分组讨论,主要是结合个人实际谈认识。我主要谈了要尽快“适应三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即从学校教师的角色到社教工作队员的转变;二是工作对象的转变,即从原来工作对象学生到农民的转变;三是工作任务的转变,即从课堂教任务到社教工作任务的转变。14日上午,集中到增江电影院听取八个工作队(组)的发言和增城县陈副县长布置社教工作第一步的工作安排。15日上午,分工作组集中,商谈社教第一步工的作设想。上午十点,工作组党员集中选出临时党支部支委和小组长。

    16日,上午在增城县县委招待所收拾好行装,乘车前往正果镇。

    正果镇位于增城县东北16公里,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荔城等镇,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增(城)龙(门)公路贯穿全境。

    930分,正果镇所有驻村工作组集中开会,各工作组与各村党支部书记见面。我们大冚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扬,中等身材,脸型清癯精明,讲着一口客家话。好在“上山下乡”年间,我在英德客家人地区呆了十年时间,趁圩等好歹多少也与当地的村民有所打交道,逐步听懂一些基本的客家话。虽然不同的地方,客家话可能有点差异,但基本可以明白意思。要不,就惨了,真的会“鸡同鸭讲”了!

    在镇里吃过午饭后,工作组分别下村。我们四个人乘车在王洪扬书记的带领下,刚到离正果镇五六公里的大冚村村委会门前,看到一群村民在村头迎候我们的到来,这时,鞭炮齐鸣,满地撒红,红色的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表达出村民们最朴实的的友好感情。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村委会的干部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打扫卫生,收拾好房屋。

    村委会的房子,据说原来是村里的私塾学堂,有天井,有个大厅。这个大厅,是村两委开会办公的地方,也将是我们工作组日常办公和开会等的地方。天井的左边边有个靠手压抽水的水泵机。天井右旁边是个厨房,厨房里摆设着农村常见的一口大铁锅,旁边堆放柴草。房屋的右厢有三间房子,叶瑞芬和林慧贤两位女老师住进最里的房间,我和张仕华住在靠进门的房间。

    房子是用青砖建的,质量很好。地板用大块阶砖铺砌的,可以防潮,是南方房屋地板常用的材料。房子的窗户很小,房间内光线不足,我们只能靠光管照明。总体上,在房间里看书是有点困难的。

    刚进村的时节,正值炎炎夏天。虽然,这样的房屋也较阴凉,但毕竟是夏季,我们不得不要从家里带来座扇,以解决酷暑之需。

    我们组四个成员,需要自己买菜、煮饭、烧水洗澡等,不像在校园里可以到饭堂开饭。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但很多生活必须品还没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看来我们还得赶快把后勤工作搞好。

 

 

本组成员与镇工作队蚁队长(右4)赖队长(左4)及村王支书(左3)在村委会门前合照

 

【关闭本页】【打印本页】【返回顶部】 【分享链接】
在线评论:
评论加载中Loading...
姓名:
评论内容:
验证码: 8859 (评论限255个字符)
联系方式
  • 广州市花都区曙光路17号
  • 联系人:李生 / 13610368891
  • QQ: 627413356
联系热线
  • 电话:020-36975773
  • 传真:020-36975773
  • E-Mail:hdlzx@139.com
关注英硫人网
Copyright © 2015-2018 英硫人网站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 技术支持:创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