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硫人网站-英硫资讯交流中心,打造英硫人自己的网站
最新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天地 > 文章列表

英德风景名胜知多少

 

英德风景名胜知多少

英城街道

南山风景区 位于市区南郊北江西岸。山上一年四季森木参天,野花竞放,林深洞幽,汉代就设有供人游赏的亭台建筑,到唐宋时期亭台寺阁50多座。南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内摩崖石刻最丰富的地方,现存107方,广东三大石刻之一。

南山摩崖石刻 位于市区南郊南山。广东三大石刻之一,省内摩崖石刻最丰富的地方,现存摩崖石刻107方,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第一方起,至民国14年(1925年)最后一方止,历经6个朝代,时间跨度1114年。1978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碧落洞摩崖石刻 位于距宝晶宫溶洞1.2公里的碧落洞。碧落洞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现存摩崖石刻99方,从唐代长庆二年(822年)第一方起,至民国36年(1947年)最后一方止,历经6个朝代,时间跨度1125年。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岩摩崖石刻 位于市区北郊约7公里。现存摩崖石刻71方,最早的为宋代马伦的《摸鱼儿》,大部分是清代作品。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宝晶宫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市郊西南7.2公里的燕子岩山脉,占地3.8平方公里,由宝晶宫溶洞、碧落洞摩崖石刻、碧落湖、狮子山、英石园、奇石书画馆、摩崖石刻诗廊、水上高尔夫8大景点组成,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众景能兼有,南方可独尊的风景画卷。

宝晶宫溶洞为广东省规模最大、溶洞系统最复杂、最有科研价值的喀斯特洞穴之一,广东最美、国内一流的溶洞,也是重要的自然遗产。拥有全国最大的倒影溶洞;首届2006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十佳景区;中山大学地质地貌与旅游综合实习基地;清远八景之一;英德旅游首选。素有岭南第一洞天美誉。

帽子峰汉墓 位于帽子峰南坡。为东汉初期墓,长方形砖室墓。出土随葬品有四方形石黛砚1件,双耳陶罐、小陶斧各3件,三脚陶盅、陶鼎、陶薰炉、陶壶、陶灶、陶奁、陶井、陶屋、小陶甑各1件(以上遗物均收藏在省博物馆)。后又在新城围一带陆续发现类似的墓葬。这些东汉墓的发现,为研究英德市汉代历史提供了物据。

何公桥 位于市区旧城区鹅公坑口。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长30.5米、宽6米、高约5.5米,全桥用石灰石条砌筑,郡守何智茂为方便行人而建。桥刚完工,正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贬谪岭南7年后北归路过英州,应何之请题写桥名并作《何公桥铭》,对何的这一德政以高度的赞扬。因桥面水位低,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原桥面上增建1层新桥面,使何公桥分上下2层。1991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其贵墓 位于岩前村下张村民小组,俗称御史墓。吴其贵,英红镇新岭村人。明朝举人、进士。历任浙江秀水县令、福建邵武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四川北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兼督学,以廉政严明著称。墓地坐北向南偏西,占地约250平方米。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地湾清代建筑 位于市区南6公里。老地湾有3个祠堂,基本呈水平分布,朝选林公祠居中,左为黄氏私塾,右是赵氏宗祠,再右为林氏家族住宅。3个祠堂以建于清代的朝选林公祠造工最为精细,为三进二天池建筑,坐北向南偏东,宽12.8米、深32.20米,布局匀称,造工精巧,气势宏伟,保存完好。林氏家族住宅为围楼式建筑,现有房舍20多间,鼓楼门、牌坊各1个。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西祠 又称西庙,位于市区西约7公里的马口李屋村麻寨山南麓,供奉曹主娘娘神像。此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环境清幽,仿如世外桃源。祠前有一石牌坊——西庙牌坊。

西庙牌坊 位于古西祠前,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整座牌坊以花岗岩石砌筑,门楼式3层建筑,宏伟壮观,雕刻工艺精巧细腻,保存良好。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城井 又名张屋井,位于新城围(今市区裕光路张屋围)。井深32尺,井水清澈,终年不枯。井口为整石凿成的圆形石环,石环内壁有23条被井绳摩擦得深浅不一的痕迹,最深的有2.9厘米,井内用青砖砌成圆形。据村中老人反映,该井约有500余年。是英德市目前发现唯一留存碑记、年代最久远的食水井。2000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屋村 位于城南社区居委会裕光路,前身为宋代三大古围(坛背围、学前围、新城围)之一的坛背围。张屋自古有读书崇文传统,清一代出有解元、拔元、举人、贡生等100多人,留有父子、兄弟、叔侄同时中举的佳话。清雍正朝宰相田从典(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任英德知县)亲写光裕堂匾,激励张屋族人光前裕后,崇文化,重读书。张屋古围房屋和巷道保存较完整。现存有1座古楼和1段古围墙,古楼高约10米,墙厚1米,古围墙长约8米、高约7米。张屋文物古迹众多,保存有清代张氏宗祠、光裕堂匾及明代古井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毕业在江西工作的张氏11世孙张家驰回乡,冒险将光裕堂匾秘密保存下来,而其他匾额等几十件文物则毁于一旦。张屋的2个明代古井已于2000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岩 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洞内面积6600多平方米,由4个大厅组成,其中一厅有双洞通天。洞内有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摩崖石刻。200012月通天岩摩崖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岩摩崖石刻 金龙岩又名金鸡岩,位于市区西约3公里的金龙山上,原建有金龙岩寺。金龙岩内有摩崖石刻7方,其中宋代1方、明代2方、清代1方、字迹不清的3方。200012月金龙岩摩崖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郡庠彦俶卿利公之墓 位于长岭村徐屋村民小组,俗称岭背石的地方。墓占地约20平方米,墓顶压一具用整石雕凿而成的实心石棺。在江湾村、长岭村、城北社区高塘等一带均发现有类似的石棺,说明明代英城一带盛行此种葬俗。

江湾明代塔墓 位于江湾村狮头山前,当地人称为官墓。墓为塔式建筑,占地约3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造工考究,有许多浮雕吉祥图案,气势非凡。墓分2层,首层长210厘米、宽208厘米、高120厘米,顶部呈屋檐状飘出;第二层长173厘米、宽167厘米、高38厘米,顶层为塔顶状。从墓的规模和民间传说分析,墓主人身份尊贵。

茶趣园 位于市区西郊2公里的马口。一个以高香型茶树育苗基地为基础、以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宗旨的生态旅游观光茶园。

此外,明代的江湾大井、何公墓,明清的仁丰井,清代的学前围、鹤塘楼,2000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镇

邓氏宗祠 位于新潭村潭头村民小组,坐南向北,三进二天池建筑,宽7.5米、深22米,建于明代。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工艺精细,各种飞禽走兽、花草山水雕刻细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英德市仅存的最完整最华丽的祠堂。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士芬墓 位于联结村斗坑村小山坡上,建于民国25年(1936年),保存完好,是英德市保存较好的近代名人墓。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新潭村的大兕山遗址、太平坪遗址,太平村的马牌山遗存,均于19579月发现。

青塘镇

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 广东最早发现的(195910月)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其特点是洞穴多,分布集中,文化堆积丰富,遗物较多。有关专家、教授先后在朱屋岩、吊珠岩、狮头岩黄岩门、仙佛岩、举仔岩等洞穴发掘到10多种动物遗骨、肢骨和人类肢骨化石,还出土烧螺、骨针、骨首饰、打制石、石斧等20种物器。

青塘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是广东新石器时代早期化石遗址中一个重要遗址,对于研究广东人类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塘新石器早期洞穴遗址有:朱屋岩遗址、吊珠岩遗址、狮头岩遗址、仙佛岩遗址、举仔岩遗址。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尚石和细女石 青塘湖边的石山上,和尚石和细女石,隔山遥呼相望,和尚石头戴法帽,身披架裟,脸朝细女石。细女石脸向和尚石,凝眸眷恋,俨然少女春心受挫,似戚似怨。

桥头镇

谭峰寺 位于板铺村北面,坐北向南,回廊式庭院建筑,始建于明代。曾为创办之初的私立英东中学校舍。正门门楣镶嵌谭峰公祠横匾,门檐前柱梁上刻有花草浮雕图案。入门右、左侧分别镶嵌着明万历庚子年(1600年)和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青碑石,分别记载寺的起源和发展。前厅后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两旁有10间厢房。三进是供奉佛像的正厅,两旁有6间禅房。是英德市保存较好的寺院。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灯盏窝遗址 位于板铺村龙口村民小组,遗址所在的台地,形如壁上挂灯的托盘,当地群众称为灯盏窝,滃江和新江河两水环抱。遗址表面现为耕地。从采集到的石器、陶片、铁锄,以及陶片的纹饰特点考究,该遗址为汉代遗址,且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已从事种植业的生产活动。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山岗门遗址、上围仔遗址、坪仔岭遗址位于板铺村,黄溜山遗址位于亚婆石村。

东华镇

黄陂茶场老场部 位于黄陂。2000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屎塘冶炼遗址 大镇九围村茶场旁,有一口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水塘,名曰铁屎塘。遗址就坐落在水塘及四周的山坡上,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东西走向,遗址表面散露着大量经过冶炼的铁碴,堆积较厚的有17处。为宋代冶炼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石头岭遗址,位于鱼湾。19579月发现。

空子水库风景区 位于大镇九郎村,空子水库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水库常年库容3400万立方米,建有二级水电站,是一个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中型水库,库区风景秀丽,是度假、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八角塘水库风景区 位于鱼湾,水库占地面积超300亩,常年库容850万立方米,库区风景优美,水质清亮,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待开发项目。

东南亚民族风情 上世纪50年代英华茶场开始接收安置接收安置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法国、美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目前,仍有近5000名归侨居住在这里,其中以东南亚国家的归侨居多。几十年来,归侨们辛勤耕作、安家乐业,原汁原味地保留原侨居国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形成别具一格的茶场文化。他们在劳动之余自编自演东南亚风情舞蹈,传承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艺术,还培养和带动不同年龄段的后备力量。

横石水镇

华屋拱桥 位于联雄村华屋村民小组背后,南北走向,长22.5米、宽3.3米、高6米,拱跨度11米,弧形迫拱结构,造工精细,保存良好,可通行人。桥面有一用小砾石砌成的八卦图案。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英红镇

云岭牛栏洞洞穴遗址 位于云岭东2公里的狮石山南麓,出土文化遗物共计1000多件,经碳14断代,遗址的年代距今1.2万年—8000余年,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即中石器时代)。是广东继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遗址之后第三处具有中石器时代文化典型意义的洞穴遗址。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见英德概况,第    页)

沙前岭南朝墓 东晋时期墓葬。位于云岭张家排村沙前岭南坡,长方形砖室墓,坐北向南。棺具与骨架均腐,遗物有四系青釉罐5件、青釉半陶瓷碗若干、铜镜1枚、残勾刀1把。

西华寺 位于云岭水头村。唐代云门嗣大容禅师创建西华寺(后毁)。明崇祯七年(1634年)雪山、雪坡2禅师从南岳来此再创梵刹,建有正佛殿、千佛楼、禅堂静室、厨寝门亭,庄严幽雅,每次开坛讲经,弟子云集,气派非凡。

吴氏宗祠 位于云岭新岭村。收藏有进士第独占春鳌白简飞箱等匾额。

茶叶世界 位于北江畔。一个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茶叶生态旅游新景点,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良种基因库,设有资源库迷宫、茶文化展馆、茶叶历史及茶叶科技展馆、茶道表演馆。

沙口镇

史老墩新石器制作场遗址 位于清溪村的北江畔。1996年发掘出石器、陶片。1998年全面正式发掘,除发现15处制造石器的遗迹外,还出土各种石制品500多件。通过考证,这是一处石器制作场,年代属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发现对于探寻粤北地区北江流域人类如何从采集渔猎经济逐步为锄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狗了冲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约2—5年),位于镇区南面3公里。出土一批砾石打制石器,器类简单。这类打制石器在广东境内的河流阶地中发现不多,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该地区洞穴以外的人类文化提供了新资料,为在这一地区寻找阶地上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提供了线索,同时对研究西江与北江史前文化的分布和辐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潮水寺及摩崖石刻 位于清溪村鹅豚寨村民小组。在凤凰山腰有一山泉,泉水时大时小、时浊时清,如同海水潮汐,大潮来时不定,或三五日,或半月不等。发潮时泉眼呼呼作响,泉水暴喷而出,故名潮水泉,又名潮水岩,泉眼上方的石上刻有灵泉”2字。明朝建有观澜亭超然堂省民亭。当地人称省民亭为潮水寺,清朝时改建成庙宇(1958年被毁)。原有碑刻11通,现存5通。保存较好的有明代湛若水诗刻,清代乾隆、道光年间以及民国期间碑刻各1通。200012月,潮水岩摩崖石刻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菜花峪 位于镇区东部石坑村、新建村一带,英坑公路旁,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滑水山自然保护区内。广东唯一的以油菜花为主题,结合乡村风情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孟春时节,一垄垄的油菜如同画家刻意将浓浓的金黄色颜料泼洒在田园里,微吹吹过,花朵轻曳,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花海仿若层层波浪,此起彼伏。透过金黄色的花海,随处可见姿态独特的峭立山峰,和田园里耕作的村民,错落有致的客家古建筑群若隐若现,为这满园春色又增添一丝质朴的乡村风韵。

南朝罗田岭墓群 位于园山村罗田岭,1985年初发现。是英德市目前发现的南朝时期较有特色的墓葬,尤以凸字形单室双券顶砖室墓较有特色。

村落文化 长江坝村落文化 长江坝村位于镇区北面、国营长江坝林场内,地处北江畔,三面环岭,现有民居约1000间,许多房子保留原来的面貌,清代建筑物居多,有小部分为明代建筑物。村中现保留4座较完整的宗祠,还有古围楼、古庙、古井、700年古榕树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客家四方围楼和长江古庙中的石联、麒麟壁画、浮雕、梅花瓦当等,极具研究价值。

望埠镇

奇石长廊 位于英石主产区望埠镇英山脚下省道347线和英坑公路两旁,形成一条字形、长30多公里,以英石为龙头,兼营黄蜡石、水石、麻石等,集旅游、购石、赏玩于一体的奇石长廊,吸纳省内以及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奇石,成为中国最大的园林景石集散地,景石远销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奇石长廊沿线有大小赏石场、盆景场(厂)40多个,从事英石艺术人员2000多人。

溶洞温泉度假村 位于市区北郊18公里的望埠镇,由深圳市骏霖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按国家4A景区标准建设的一处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题,集温泉养生、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地。设有2000平方米的溶洞温泉池。(详见英德概况,第   页)

国家女足英德训练基地温泉山庄度假村 19991018日建成。设有森林露天温泉池29个、室内温泉池4个、60平方米室外温泉游泳池、300平方米室内温泉游泳池,以及山庄大酒店和烧烤场。温泉水型属重碳酸硫化物型,对皮肤病、关节炎、神经衰弱、心脏病和动脉硬化有辅助疗效。

李屋老温泉 位于望河社区的温泉眼附近,水质晶莹,无色无味,对各种关节炎和皮肤、消化器官、神经系统等疾病有辅助疗效。

百岁牌坊 位于古村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表彰五代同堂、年寿过百的袁氏(何仕球之妻)的贞节操行遵旨而建。门楼式建筑,坐西向东,通高7.35米,正楼门宽2.10米,两边次门各宽1.42米。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湛,为省内所罕见,保护基本完好。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高良遗址,位于望河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夫冈传说 相传古时一妇人因夫外出,天天到山冈上望夫归,年复一年,未盼到丈夫归来,妇人成为石像立于石冈上,故称望夫归、望夫冈。

大站镇

长湖风景区 

文峰塔 位于北江东岸台地,始建于明代。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坐南向北,八角九层,高约48.5米,与对岸南山的鸣弦峰隔江呼应、相互衬托。原塔室每层铺有楼板,并有梯上至最高层。该塔建筑得当,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均有正面之感,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建国后多次修缮。1978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溪镇

吴光亮墓 位于大埔村五土岭村民小组西串珠山北麓的半山腰上,坐南向北。墓两侧及背后是大山,前山脚有一小水库。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以花岗岩、青砖、灰沙砌筑,为单室拱形推棺墓,是英德目前发现最大的墓地。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峡 北江三峡之一,旧名大冢峡,位于镇区南5公里。因东岸建有峡山大庙,故名大庙峡。东面为虎头山,西面有马头山。还有仙人桥,桥下有通天洞。两岸风景如画。上游3公里,还有一峡,因峡边有一山峰形似香炉,故名香炉峡,北江名峡之一。

鸡坑遗址 位于大湖村渔民新村背后的小山冈上。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0米,表面现为旱耕地,从发掘的陶器、石器等遗存观察分析,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

丰盛古寺 位于原旧圩镇河边街,寺前有棵千年古榕。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建筑为二进回廊式结构,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等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2003年按原址原风貌重修,施工过程中,在旧址挖出不少石柱、石对联、石碑、石匾、石权、柱础等。

飞来峡漂流 位于云笑千山外,船犁万顷波的飞来峡库区,有岭南第一漂之誉。漂流河道长6公里,起点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下,全程落差120多米。在九曲十八弯的急流中,时而惊涛拍艇,时而飞流直下,让您充分感受到飞来峡漂流的惊险与刺激。

此外,还有白水寨瀑布、8000多亩波光粼粼的湖面、铜鼓石、通天洞等景点。

连江口镇

江口咀遗址 又称万人城遗址,位于连江村江口咀村民小组背后的小山冈上,处在北江、连江2江交汇处,在该遗址发现有各式陶片,以及残铜斧、残铁刀、铜矛、铁剑各1把。经考证该遗址为汉代遗存。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志载,秦末(公元前207年),南越王赵佗恐汉兵南下,在连江口咀山上驻兵万人,筑有万人城。又据史料记载,江口咀在汉初曾置有洭浦关万人城。但现在出土遗存不多,不能具体考证的故址。

浈阳峡 因带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峡,是北江流经波罗坑至连江口的一段狭窄河道,北起英城街道下张村,南至连江口镇江口咀,全长10公里许。两岸高山屹立,峭壁险峻,水势汹涌,成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范要地。汉代赵佗在南越称王后,就于浈阳峡下游不远的江口咀筑万人城,屯兵扼险,阻止汉兵南下。宋代在江峡西岸修筑栈道,明代曾修复。

此峡以秀、奇、险、幻闻名,江峡沿岸还有九道湾、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将军石等景观,唐以来为英德著名的游览胜地,留下不少赞美峡谷风光的诗篇,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写有赞美浈阳峡的诗。

浈阳峡摩崖石刻 主要分布在八丈石下游古栈道旁。原有石刻20多方,因年长月久,大部分已风化,字迹难辨。

窑头坝古窑 集中分布于连江西岸群联村塘口边坡上,1998年发现。据测试分析,断代为距今1580±100年,相当于南朝末期或唐朝初期,是广东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灰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已发掘的9座古窑均沿江而建,而当地并不产石灰石,最近的产地在距此几十公里的连江、北江上游,由此可见,远在南朝末期或唐朝初期连江流域的先民已从事建筑材料的专业化生产。

横石塘镇

仙桥地下河风景区 一个山秀、水碧、石奇、洞幽深的迷人景区,位于市区西北部的横石塘镇仙桥村。由2段暗河和中间1段明河贯通而成,长3.8公里,游程约2小时。

广东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其核心区在石门台村。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核心区在横石塘镇石门台村。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野生动物。

仙桥 位于仙桥村,建于清代。南北走向,长28米、宽3.5米、高约7米,双拱式迫拱石桥,每拱跨度5.6米。全桥采用石灰石料打制成的石板块或石条堆砌而成,不构缝,无浆砌痕迹。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热水湖温泉 位于新群村蓝屋自然村,地处小型山谷盆地,盆地中有山丘,小河缓流经盆地中部,滋润桑地稻田、山林草地,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田园诗韵。

樟坑冶炼遗址    宋代冶炼遗址,位于樟坑耙齿坜山下,有100多处锰铁矿渣堆积,还有屋基和宋代陶瓷残片。20世纪50年代,樟坑是广东英德硫铁矿的主矿区之一。

王道桥 又名黄门楼桥。位于镇区东约1500米的黄门楼村,建于清代中期,为岭南古时官道的主要交通桥梁。34墩,桥面长35米、宽3.8米、高5.1米,是英德市目前发现的最长、桥拱最多的古拱桥。

小水洞冶炼遗址 清代冶炼遗址,位于石门台村小水洞,有大量铁渣。

石牯塘镇

天门沟风景区 位于八宝山(古称尧山),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具有内涵丰富的古代交通文化。史载,唐至清末年间尧山脚下天门沟处一直是一所驿站,名为尧山客栈,主要是为往来广州府、西京(西安)的官差提供歇息和马匹换乘而设立的,其驿道称中南古道。天门沟有如十里银河,常年泉水不息,水从石缝渗出汇集成溪流,水质清澈透明,饮之清甜润泽。天门沟风景区有91廊等自然景观,全长约5000米,海拔900米。全程为3段,景色各异。第一段主要景点有古老的驿站、古朴的树林;第二段主要景点有幽静的峡谷、婉转的溪流;第三段主要景点有险峻的悬崖、幽深的瀑布。天门沟周边森林茂盛,含氧量极高,空气负离子达到饱和度。(详见英德概况,第    页)

大草原  位于天门沟附近海拔1100米的山顶上,登顶可欣赏方圆30平方公里的草原型草坡景观,地势起伏不超过10米,青草无边,酷似塞上草原风光

雷劈石山摩崖石刻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把一座石灰岩孤峰打造成峭壁千刃、怪石磷峋、仿如刀劈,故名雷劈石山。山上曾建有天星寺。现存有石刻2方。200012月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尧山冶炼遗址 位于八宝村委会尧山,为宋代冶炼遗址,发现有大量铁碴堆积、遗留残炉及宋代陶、瓷器残片。

村落文化 石下村村落文化 距镇区西面3公里,坐落在雄奇壮观的八宝山下,房子、街巷仍保留清代建筑特色。村落的背夫山形如一头卧身昂首的狮子,故名狮子山,山上现仍有很多古树。整个村落占地约400 亩,由6个民居群组成,在山脚下围绕地势而建,房屋大多坐向西南。村中多处设有门楼,小巷还设有闸门,以此防盗防敌。村中巷道用鹅卵石和青石板铺成。现仍保留2000多间房屋,其中比较突出的有4间祠堂、2座古楼、1座四方围楼和3眼门口塘,形成一个独有特色的村落。

浛洸镇

蓬莱寺塔 位于浛洸镇第一初级中学内。因建在蓬莱寺(已毁)旁而得名,又因塔砖有舍利弗”3字,又称舍利塔。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4),为宋代重修。1979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含洭县城遗址 位于镇区西500米的台地上,台地高出四周地面约2米。城址坐北向南,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60米。古城已夷为平地,现仅存南门及两旁一小段墙体,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匾上为古含洭南门“5个正楷大字。含洭与浈阳建县于西汉,元延佑元年(1314年)废县制并入英德洲,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改英德州为英德县。根据史书记载和实地考证,此遗址是唐以来含洭县治所在地。古含洭南门,1991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隋唐墓葬群 镇内各地遍布,为英德市古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镇,其中以石墩岭、圆仔岭、火烧岭、鱼咀岭背、鸡斗窝、黄竹坜、邹屋、包屋、新荷等处坡地最多。墓葬时代从汉代至中唐,时间跨越近千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各墓葬出土的一批遗存,特别是石墩岭南齐墓出土的3枚波斯币(波斯卑路斯萨珊王朝银币)是很珍贵的文物,它的出土表明英德在南朝时(420—589)就开始与外商进行贸易活动。还有圆仔岭中唐墓出土的带铭文神兽铜镜,做工精巧,镜面光亮,铭文工整有力。对于研究古代冶炼技术和装饰工艺有一定的价值。浛洸南朝隋唐墓葬群是研究古含洭县政治、经济和贸易的重要的历史物据。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岁桥 位于镇区万岁街。相传古时一位太子幼年时因战乱,在桥拱下避难匿身躲过一劫。这位太子许诺:吾他日为皇,定嘉封此桥。不久,这位太子果真成为一君王,他果然践诺,封此桥为万岁桥。该桥为单拱式石拱桥,桥长6.7米、宽3.5米、跨度2.5米。据考证,此桥为元末建筑。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江渡遗址 位于光明村河江渡,英阳公路横穿遗址中心。南北走向,南北长500米、东西宽70米,遗址表面现为耕地,表土层陶片分布极为丰富,能采集到各种纹饰的陶片及口沿。从陶片的质量和纹饰考证,属西汉晚期、东汉初期的遗址。

鱼咀遗址 位于鱼咀村背后的小山冈及附近3个小土墩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150米,遗址表面现为耕地。在地表面和断层里采集到的遗存,以粗绳纹简瓦,米字纹、方格纹硬灰陶片为主,特别是发现五铢钱和铁器等遗存,推定为汉代早期的遗址。

虱嫲岭汉墓 位于张陂村,1996年拓建公路时发现。该墓曾被盗,墓拱顶全毁,墓室破坏严重。据鉴定,为汉代砖室墓。墓中出土的铁矛在英德市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英德汉代历史提供珍贵的物据。    

鹤子朝霞 古含洭县八景之一。因山形酷似鹤子而得名。鹤子头朝东、尾向西,被群峰翠林环抱。日出之时,白云从东方飘过,当阳光射入云朵里,形成五彩缤纷的朝霞,鹤子沐浴在朝霞中。鹤子乡(今浛洸镇张陂)因此得名。

此外,还有始建于唐代的五婆城、九厅十二栋的古村落(张陂村)等,自然景观主要有千亩瑶官塘风光等。

下太镇

陆氏宗祠 位于沙岗村委会所在地东侧100米处,坐东向西,三进二天池回廊式建筑,占地面积398平方米。建筑布局以门、通道、天池等组合成象征性的繁体万卋其昌字样。这种利用文字进行建筑布局的方法新颖别致,目前在全市仅发现一处。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重修。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下铁锅厂遗址 位于灯塔村楼下村民小组旁的小溪边。遗址面积400平方米,坐南向北,表面散露着经过冶炼的铁碴和用作燃料的木炭。现楼下村还保留当年炼铁使用的风箱,还有一座经过修复的铸铁炉,重约200公斤。《英德县续志》载:铁锅厂在上太楼下村,自咸丰元年(1851年)创建,铸成之锅不独销售本邑,且远及石角、佛冈、关前等处。楼下铁锅厂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0多年前下太人民已懂得冶炼和铸造生产、生活用具。

西牛镇

三妹岩洞 位于兴塘村。洞口周围群山耸立,翠竹环抱。洞内有形态各异的石笋、石柱。洞分3层,每层高10多米,传说一个仙女住一层,故名。洞的尽头有泉水涌出,水质清纯可口,当地人视为仙水

连江风光 西牛镇地处连江中下游,连江中下游水势平稳,江水清澈,两岸树绿竹翠、奇峰林立,景色如画。

沙坝河风光 在竹林中绵延5公里,河道落差大、水流急,两岸风光秀美。

水边镇

热水温泉 位于热水村,距镇区6公里,距市区65公里。历史悠久,泉水温度在59以上,泉水自然涌出地面,流量大,水质清澈,可闻硫磺味,含硫、钙、铜、锌、钾、钠等多种矿物质。

四点金 坐落在镇区西部。因主楼面上4个角建有小阁楼,故取名四点金,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筑材料全用石灰、砂、黄泥。

九龙镇

英西峰林走廊  位于市区西南60多公里的九龙、黄花2镇之间。岩溶地貌景观和自然村落相结合的峰林峰丛地貌风光,走廊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宽5公里—8公里,1000多座形态各异、山势雄伟的石灰岩质山峰呈线状排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神秘莫测的岩洞,嶙峋怪异的岩石,变幻无常的云海、雾景,与简朴的村庄、纯朴的民风融为一体,充满着浓郁的田园气息。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

洞天仙境 又称穿天岩,英西峰林走廊的主要景点,位于市区西南部九龙镇西2公里。由一个独具特色的天然溶洞、一个清澈的黄花溪河段、一个疑是世外桃源的古村落组成。

荣强小桂林 镇区南1公里,群峰拔地而起,峰间小河碧水,两岸凤尾竹随风摇曳,青峰倒影其中,疑是山如碧玉簪、江作青罗带的桂林风光。

万福桥 位于金造村长坑口,建于清代。桥长35米、宽3米、高7米,迫拱式石桥,全桥3拱,每拱跨度9米。桥北面是苍翠的回龙山,与山西坡的回龙山古庙(今废)相映,桥南面是一座形似飞鹤的鹤山。《英德县续志》载:万福桥上能通车,下能通船,光绪元年(1875年)建造。在桥上游方向中拱顶上嵌有石碑一通,刻有万福桥”3个楷体大字。为英德市保存较好的古桥之一。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塔 位在金造村东南2公里的山坡上,坐南向北,为3层六角形楼阁式圆攒尖空心砖塔,有塔顶,无塔刹。青砖砌筑,高12米。西北1公里处为水边河及万福桥。建于清代。玲珑剔透,现除正门左角塌损外,其余保存尚好。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塔 位于泉水村前约50米处,坐南向北,为3层圆形空心塔。塔高7.80米,墙厚0.68米。塔尖呈笔嘴状,塔底直径3.60米。整座塔用石灰石间杂鹅卵石灰砂浆砌筑,里层不抹面,塔身用灰砂浆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龙传说 相传古时有10条龙下凡到此游玩,因奇峰林立、景色优美,9条龙乐而忘返,以此为家,只有1条龙返回天宫,故名。

石灰铺镇

石景河风景区 位于市区西部30公里的石灰铺镇美村。分为茶香园、竹趣园、石景河、水溶洞4大游览区。以长约10公里的溶洞地下河最为神奇。(详见英德概况,第   页)

十二峰漂流 位于三门村,是一个原生态的休闲度假区,漂流河段4公里,区内鸟语花香,并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石板庙摩崖石刻 石板庙位于美村南约4公里,以自然岩洞为基础的多层建筑,别具一格。庙宇已废,但香火不断。此处有摩崖石刻6方,保存尚好的有3方。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山峡岩洞 位于镇区附近。上山峡岩洞由马肢岩、铜鼓岩、燕子岩组成,洞内奇石形态各异。

没水岩 没水岩为地下河流,岩内景观千姿百态。

大湾镇

金山祖庙 坐落在镇区连江和波罗河汇合处的大庙山(又称金山)山顶的台地,坐南向北,二进式一厅二厢房建筑,造型宏伟,古朴庄严,工艺精湛,是广东四大祖庙之一。为英德市保存最完整、建筑最有特色、石雕工艺最精湛的庙宇。1989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英书院 位于金山山腰,坐南向北,背倚金山祖庙,面向大湾圩,周围林木葱茏。三进式一厅二厢房建筑,宽24.6米、深22.6米,门楣上的花岗岩石板阳刻文英书院”4个楷体大字。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整座建筑壁画浮雕琳琅满目,镂刻工艺精细,是英德三大书院(英城会英书院、浛洸文澜书院、大湾文英书院)保存最好的书院。1994年重修。1989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中步村委会的榕树岗遗址、兴隆村遗址,19579月发现。

汉代早期遗址 中步村的狮岗岭遗址。

民俗文化 火麒麟 大湾镇元宵夜驱邪引福的民间习俗。火麒麟用竹枝扎成,再用多层素色纸粘封,有口、耳、眼、鼻和角,形象极像传说中的麒麟。舞火麒麟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一个字,火麒麟被鞭炮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就叫劏火麒麟,是为高潮。元宵夜,舞火麒麟者上身赤膊,口咬生菜,舞动火麒麟,迎而上,一家一户舞过去。劏火麒麟的人将点燃的鞭炮扔向火麒麟。此时,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硝烟迷漫,火光闪闪,十分热闹。一家鞭炮放完了,火麒麟才转到另一家,直至火麒麟

花灯飘色巡游 元宵夜舞火麒麟和花灯飘色巡游,是大湾镇传统的风俗民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舞火麒麟前进行花灯飘色巡游。花灯,既有生动的动物造型,又有精致的人物组合造型,如,赵子龙单骑救主、逼上梁山、八仙过海、岳飞报国、木兰巡营以及江姐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飘色,由青少年化装扮成,再现某个故事情景,如,牛郎会织女、武松打虎、桃园三结义、昭君出塞等。扮演者脸谱多样,表演传神,情景逼真。巡游时,花灯在前,飘色跟随,火麒麟殿后,伴随着锣鼓、丝管弦琴,有声有色。

波罗镇

清代石拱桥 位于乌田村,2000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峡谷 位于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峡谷长约15公里,谷深300多米,谷底溪涧穿流,奇峰林立,2100多米的瀑布飞流而下,气势磅礴,是一处鬼斧神工的山水画廊,探险之胜地。几近原始森林地带,自然植被好,动植物种类较多、齐全,景观蔚为壮观,其幽、险、奇、秀,犹如鬼斧神工。

大草原  位于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百鸟堂至大荒田。地势起伏不超过10米,青草无边,酷似塞下草原风光。

黄花镇

英西峰林走廊 位于市区西南60多公里的黄花、九龙2镇之间。岩溶地貌景观和自然村落相结合的峰林峰丛地貌风光,走廊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宽5公里—8公里,1000多座形态各异、山势雄伟的石灰岩质山峰呈线状排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神秘莫测的岩洞,嶙峋怪异的岩石,变幻无常的云海、雾景,与简朴的村庄、纯朴的民风融为一体,充满着浓郁的田园气息。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

彭家祠 又称小布达拉宫,位于明迳坑坝村的螺山。大小厅房数十间依山势建筑在一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一栋栋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共计9层。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祠堂。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虎谷暗河漂流 位于英西峰林走廊(黄花镇内)。最大特色是漂流河道穿越800多米的岩洞。

2006年度清远国际漂流大赛第二站赛场,全国第一家穿越岩洞的漂流。

阳岩洞 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位于黄花镇岩背。初步探知主洞有45大厅,支洞无数,面积20万立方米。溶洞地处深山,少人涉足,洞内保留着纯天然的状态,钟乳石保存完好。

公正溪村峰林 距明迳3公里的公路两旁,群峰连绵起伏,平地拔起,有似双锋驼,有如下山虎,千姿百态,令人留连忘返。

文笔塔 位于岩背北面约3公里处,距洛家塘约700米,为5层八角实心砖石塔,高9.9米,塔刹呈葫芦状。正面有对联1副,现仅存上联天辟文昌府”5字。建于清末民初。塔虽矮小,但建筑结构有其特点,首层周长与高度构成等比,是英德市唯一以砾石为材料建造的砾石塔,至今保存尚好。1995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闭本页】【打印本页】【返回顶部】 【分享链接】
在线评论:
评论加载中Loading...
姓名:
评论内容:
验证码: 1082 (评论限255个字符)
联系方式
  • 广州市花都区曙光路17号
  • 联系人:李生 / 13610368891
  • QQ: 627413356
联系热线
  • 电话:020-36975773
  • 传真:020-36975773
  • E-Mail:hdlzx@139.com
关注英硫人网
Copyright © 2015-2018 英硫人网站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 技术支持:创盈网络